导读每年最热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而“入伏”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很多人都会疑惑:到底该从哪一天算起呢?其实,这和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气有关。了解清楚入伏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生防暑,也能帮助我们在高温季节调整作息和饮食。...
每年最热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而“入伏”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很多人都会疑惑:到底该从哪一天算起呢?其实,这和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气有关。了解清楚入伏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生防暑,也能帮助我们在高温季节调整作息和饮食。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开始,而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总共40天左右。具体来说,入伏的第一天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也就是“三庚日起伏”。
由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大约在6月21日之后的10天内出现,因此入伏的时间通常落在公历7月中旬左右,比如2025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5日入伏,到8月23日出伏。
1.防暑降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建议多喝水、避免长时间暴晒。
2.清淡饮食:多吃冬瓜、绿豆、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
3.适当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外出。
4.注意空调使用: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防止感冒或关节不适。
5.冬病夏治:中医讲究“冬病夏治”,此时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症的好时机。
掌握入伏的时间,不仅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更是科学养生的重要一环。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间段里,照顾好身体,才能平安度过夏天,为秋冬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