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大致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初伏。以2025年为例,入伏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这一天就是初伏的开始。接下来是中伏,最后是末伏,整个三伏天持续约40天左右。...
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它根据农历节气来计算,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之间。入伏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开始,不仅是养生的关键期,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大致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初伏。以2025年为例,入伏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这一天就是初伏的开始。接下来是中伏,最后是末伏,整个三伏天持续约40天左右。
1.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三伏天气温高,户外活动应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多饮水,适量补充盐分。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保持室内通风。
2.饮食清淡,健脾祛湿
可多吃冬瓜、苦瓜、绿豆、薏仁等具有清热解暑、利水祛湿作用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3.适当冬病夏治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对哮喘、慢性咳嗽等冬季易发疾病,可以在三伏天贴敷穴位、艾灸治疗,增强体质。
4.保持良好作息
夏季昼长夜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午间可小憩20~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调节情绪。
5.注意心理健康
高温容易让人烦躁不安,建议通过冥想、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情绪平稳。
三伏天虽然酷热难耐,但也是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好时机。了解入伏时间,科学应对高温天气,才能真正做到“夏天不生病,冬天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