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伏茶是由金银花、荷叶、薄荷等多种清热解暑的草药煮制而成的茶饮,在大暑这天饮用伏茶是多地的传统习俗。伏茶性凉,能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舌燥、头晕乏力,帮助身体散热,适合在高温天气下补充水分、驱散暑气。仙草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暑降温的功效。...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暑气达到顶峰,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让人体感到不适,而顺应节气的风俗饮食往往蕴含着防暑养生的智慧。很多人想知道: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这些饮食多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核心,既符合时令特点,又能呵护身体健康。
1.喝伏茶
伏茶是由金银花、荷叶、薄荷等多种清热解暑的草药煮制而成的茶饮,在大暑这天饮用伏茶是多地的传统习俗。伏茶性凉,能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舌燥、头晕乏力,帮助身体散热,适合在高温天气下补充水分、驱散暑气。
2.吃仙草
仙草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暑降温的功效。大暑时节,南方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将仙草熬制成冻状,搭配糖水食用,口感清凉滑嫩,既能解暑,又能缓解夏季常见的燥热不适,是时令性很强的养生食物。
3.吃荔枝
福建莆田等地在大暑有吃荔枝的习俗,认为此时的荔枝最为滋补。荔枝性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葡萄糖,能补充能量、改善疲劳,但需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因含糖量高导致上火或血糖波动,尤其热性体质者不宜多吃。
4.吃羊肉
山东枣庄等地有“大暑吃伏羊”的习俗,认为夏季吃羊肉能“以热制热”,排出体内湿气。从养生角度看,羊肉性温,适合体质虚寒者在夏季适量食用,但需搭配蔬菜中和热性,且热性体质者应谨慎,避免加重体内燥热。
1.避免过量食用生冷食物
大暑气温高,很多人喜欢吃冰饮、凉菜等生冷食物降温,但这类食物易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选择常温的清热食物,既能解暑,又能减少对肠胃的伤害。
2.保证营养均衡,兼顾健脾
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快、能量消耗大,饮食需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如适量食用瘦肉、鱼类、新鲜蔬菜等;同时夏季脾胃功能较弱,可搭配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避免只吃清淡素食导致营养不足,影响身体抵抗力。
3.控制辛辣和高油高糖食物摄入
辛辣食物易加重体内燥热,高油高糖食物则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大暑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用煎、炸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凉拌,减少身体代谢负担。
4.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大暑出汗多,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快,除了饮用白开水,还可适当喝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流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水液平衡,避免因脱水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
大暑的风俗饮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顺应节气的养生智慧,无论是伏茶、仙草还是其他时令食物,核心都在于清热解暑、适应气候。结合饮食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食材,才能在大暑时节既享受传统习俗,又能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