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别名】甘松香、香松
适应症甘松具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可主治脘腹闷胀、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呕吐、牙痛、脚气等。
甘松,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甘。归脾、胃经。
【形态特征】
多年生矮小草本,有强烈松节油样香气;茎上端略被短毛;根茎短,基部宿存细线状棕色叶基纤维。
【性状鉴别】
上端有茎及叶残基;表面棕褐色,皱缩;质松脆,易折断。
【功能主治】
甘松具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可主治脘腹闷胀、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呕吐、牙痛、脚气等。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气虚血热者慎用。
标签:


相关文章
专家科普视频推荐精选问答
常见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