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丙肝。那么丙肝传播途径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丙肝。那么丙肝传播途径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血液传播
这是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如血浆、凝血因子等,会直接导致感染。在过去,由于血液筛查技术不完善,输血感染丙肝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虽然血液筛查严格,但仍存在极小的窗口期感染风险。此外,共用针具吸毒、纹身、穿耳洞时,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也会因血液接触而传播丙肝。
2、母婴传播
丙肝抗体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可能接触到含有病毒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怀孕时,病毒也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不过,母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母亲同时合并艾滋病感染,传播几率会增加。
3、性接触传播
与丙肝患者发生性行为时,由于生殖器官黏膜接触,丙肝病毒可通过微小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性伴侣越多,感染几率越高。但总体而言,性传播在丙肝传播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4、医源性传播
在医疗操作中,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是主要隐患。像胃镜、肠镜、牙科器械、注射器等,若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消毒不达标,就可能在操作时将病毒传播给患者。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于缺乏严格的消毒流程和监管,医源性传播的风险更高。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在家庭或长期密切接触环境中,与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若物品被患者的血液污染,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进入健康人体内。但正常的生活接触,如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等,一般不会传播丙肝。
1、垂直传播风险
孕妇感染丙肝后,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给胎儿,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2、早产风险增加
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孕妇子宫收缩不规律,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胎儿生长受限
孕妇感染丙肝后,其营养状况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这可能导致胎儿生长迟缓,甚至影响未来的生长潜力。
4、先天性畸形风险
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在母体内发生结构异常,如心脏缺陷、脑部异常等先天性畸形。
5、母乳喂养需谨慎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唾液、乳汁和血液中均含有病毒。因此,不建议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以降低婴儿感染病毒的风险。
丙肝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同时,孕妇感染丙肝可能对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垂直传播风险、早产风险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性畸形风险以及母乳喂养的禁忌。因此,孕妇应定期进行丙肝筛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