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节气名称和传统认知来看,大暑比小暑更热。“暑”代表炎热,“小暑”意为小热,此时暑气初盛,但尚未达到极致;“大暑”则表示大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从实际气候数据来看,大部分地区大暑的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都多于小暑。...
小暑和大暑是夏季相邻的两个节气,都以炎热为主要特点。很多人会比较:小暑热还是大暑热?从节气含义和实际气候来看,二者的热度存在差异。
从节气名称和传统认知来看,大暑比小暑更热。“暑”代表炎热,“小暑”意为小热,此时暑气初盛,但尚未达到极致;“大暑”则表示大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从实际气候数据来看,大部分地区大暑的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都多于小暑,极端高温天气也更易出现在大暑。这是因为大暑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地面吸收的热量持续累积,加上副热带高压影响范围广,导致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更为频繁,体感也更为闷热。
1.清热祛湿兼顾
小暑和大暑湿气较重,需多吃清热祛湿食物。小暑可吃绿豆汤、冬瓜汤,大暑加薏米、赤小豆增强祛湿效果。同时避免贪凉饮冷,可在汤中加生姜中和寒性,保护脾胃。
2.调整作息避高温
遵循“晚睡早起,午时小憩”,小暑可早睡10点前,大暑稍晚但不超11点,中午均午休30分钟。避开正午高温外出,小暑可选早晨运动,大暑改在傍晚,以散步、太极等轻运动为主。
3.科学补水补营养
小暑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大暑增至2000-3000毫升,以淡盐水、温茶水为宜,少量多次。小暑补充维生素C(如番茄、橙子),大暑加蛋白质(如瘦肉、豆腐),应对高温消耗。
4.护阳养心调情绪
小暑避免长时间吹空调,可开窗通风;大暑使用空调时穿薄外套护肩颈。二者均需调畅情绪,小暑可听音乐,大暑通过冥想静心,避免烦躁动火,符合“夏季养阳又养心”原则。
小暑是炎热的开端,大暑是炎热的顶峰,二者虽热度有别,但防暑核心一致。根据不同节气的炎热特点调整应对措施,才能更舒适地度过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