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暑之后的节气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立秋的到来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长,草木的生长速度放缓,一些落叶植物开始准备落叶,农作物则进入成熟阶段。...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后便迎来季节交替的过渡阶段。很多人想知道:大暑之后的节气是什么?大暑之后的节气是立秋,它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不过此时气候仍带有夏季的余温。
大暑之后的节气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立秋的到来意味着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长,草木的生长速度放缓,一些落叶植物开始准备落叶,农作物则进入成熟阶段。虽然名为“立秋”,但受“秋老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仍较为炎热,气温不会立刻下降,真正的凉爽往往要等到处暑之后。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立秋正处于由阳转阴的转折点。此时若调养不当,容易导致秋冬季节免疫力下降,出现咳嗽、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以下是立秋期间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润燥养阴
立秋之后,空气逐渐变得干燥,人体也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问题。此时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蜂蜜、莲子等,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2.健脾祛湿
夏末秋初,湿气仍然较重。尤其是南方地区,湿热交加,容易导致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问题。建议多吃山药、薏仁、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帮助身体顺利过渡到秋季。
3.早睡早起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体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渐长。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逐渐调整作息,做到早睡早起,有助于养肝护肺。
4.适度运动
立秋虽热,但已不适合再进行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瑜伽等温和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同时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从大暑到立秋,气候逐渐从炎热向凉爽过渡,了解立秋的特点和习俗,能让我们更好地顺应季节变化,感受传统文化与自然节律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