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暑后体温会出现异常,轻度时可能在38℃左右,随着病情发展,重度中暑时体温可超过40℃,且身体会有明显的灼热感。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抽搐,这是高温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表现。...
盛夏时节,高温湿热,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暑。很多人以为中暑只是“晒多了太阳”,其实它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了解中暑的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1.体温升高
中暑后体温会出现异常,轻度时可能在38℃左右,随着病情发展,重度中暑时体温可超过40℃,且身体会有明显的灼热感。
2.神经系统不适
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病情加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抽搐,这是高温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表现。
3.出汗异常
初期往往会大量出汗,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而到了重度中暑阶段,可能会出现无汗的情况,皮肤变得干燥、滚烫。
4.胃肠道反应
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高温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5.循环系统问题
心跳会加快,脉搏变得细弱,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这是身体循环系统受到高温冲击,无法正常运转的结果。
1.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迅速将中暑者带离高温、高湿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比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温度调至26℃左右)。
2.物理降温降低体温
用湿毛巾擦拭中暑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密集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在这些部位放置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帮助快速降温。注意不要用冷水直接浇淋身体,以免刺激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让中暑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因大量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维持身体水盐平衡。每次饮水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呕吐,若中暑者出现呕吐,应暂停饮水并让其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4.观察状态,必要时就医
持续观察中暑者的体温、意识、脉搏等情况。若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可继续休息观察;若出现体温持续超过38.5℃、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了解中暑的症状以及如何区分轻度与重度中暑,能帮助我们在遇到中暑情况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轻度中暑可通过及时处理恢复,重度中暑则需紧急医疗救助,因此在夏季要格外注意防暑,避免中暑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