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准备一盆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拧至半干,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温水能更好地打开毛孔,促进汗液蒸发,带走身体热量,相比冷水更温和,不会刺激血管收缩,适合各类人群使用,每次擦拭时间约5-10分钟。...
夏季高温难耐,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暑。头晕、乏力、恶心……这些都是中暑的典型症状。很多人只知道喝藿香正气水,却忽略了更关键的应对方法。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缓解中暑小妙招,不仅能快速降温,还能避免病情加重,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温水擦拭降温
准备一盆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拧至半干,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温水能更好地打开毛孔,促进汗液蒸发,带走身体热量,相比冷水更温和,不会刺激血管收缩,适合各类人群使用,每次擦拭时间约5-10分钟。
2.饮用淡盐水或酸梅汤
中暑时身体大量出汗,会流失水分和盐分,导致电解质紊乱。此时可饮用适量淡盐水,补充钠元素,维持身体水盐平衡;也可以喝一些常温的酸梅汤,酸梅汤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缓解口干舌燥、乏力等症状,每次饮用少量,分多次进行。
3.按揉合谷穴和内关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1-2分钟,能起到疏风解表、缓解头痛的作用;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条筋之间,按揉此穴位可缓解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每次按揉2分钟左右。
4.嚼服少量生姜片
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中暑后若出现轻微恶心、呕吐,可嚼服1-2片生姜,通过生姜的辛辣味刺激口腔和胃肠道,缓解恶心感。但要注意不要多吃,以免加重体内燥热,适合恶心症状较轻的人群。
5.到阴凉处静卧休息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躺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避免强光和噪音干扰。静卧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垫高,让呼吸更顺畅,帮助身体恢复体力,一般休息30分钟至1小时,不适症状会有所缓解。
1.合理安排出行与活动时间
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高温时段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应选择阴凉处行走,缩短在烈日下的停留时间。户外工作者要定时到阴凉处休息,每工作1-2小时休息15-2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在高温环境中劳作,降低身体受热负荷。
2.科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高温环境下活动时,可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3.选择适宜的衣物与防晒装备
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棉质衣物,棉质面料吸汗性强,能帮助身体散热;浅色衣物可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外出时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烈日暴晒。
4.保持充足睡眠与规律作息
夏季昼长夜短,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增强免疫力和耐热能力。避免熬夜,熬夜会降低身体的调节功能,增加中暑风险。
掌握缓解中暑的小妙招,能在中暑初期及时减轻不适,而了解缓解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可避免因错误操作加重症状。夏季在高温环境中活动时,要做好防暑措施,尽量减少中暑的发生,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