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立刻离开高温、高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脱离高温环境能阻止身体继续吸收热量,减轻身体的不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密集的部位。...
夏季高温酷暑,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暑。特别是户外工作者、老人和儿童更容易中招。中暑不仅让人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面对突发的中暑情况,很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己或他人的健康。
1.快速转移到凉爽环境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立刻离开高温、高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脱离高温环境能阻止身体继续吸收热量,减轻身体的不适。
2.物理降温散热
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密集的部位,这些地方血液循环快,水分蒸发时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体温。也可以用风扇对着这些部位吹,加快空气流动,增强散热效果,但要注意避免风扇直吹身体过久,防止受凉。
3.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
中暑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流失,此时要及时补充。可以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喝少量,分多次饮用,不要一口气喝太多,以免引起呕吐。补充电解质能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缓解乏力、头晕等症状。
4.按压穴位提神醒脑
按压人中穴、合谷穴可以帮助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中点,用拇指指尖轻轻按压,每次按压1-2分钟;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能起到疏风解表、提神醒脑的作用。
5.适当休息恢复体能
找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强行活动。休息时可以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让身体呼吸更顺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如果有条件,盖上薄毯避免受凉,等待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1.不要大量进食
中暑后身体的胃肠功能会受到影响,消化能力下降,此时如果大量进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应该在身体稍微恢复后,再少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2.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
中暑后身体温度较高,此时立即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还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头晕、心慌等症状。应该等身体温度稍微下降,恢复到接近正常体温时,再用温水洗澡。
3.不要服用退烧药
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是身体对高温环境的反应,和感冒发烧不同,此时服用退烧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退烧药主要针对感染引起的发热,对中暑无效,盲目服用可能会掩盖病情,影响判断。
中暑后及时采取正确的缓解措施,能有效减轻不适,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同时,了解中暑后不宜做的事,避免错误操作加重病情,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在夏季高温天气,做好防暑措施,尽量减少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