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

大暑的习俗

2025-07-31  来源:彩牛养生    

导读在江苏、安徽等地,有“大暑吃伏羊”的习俗。伏羊指的是三伏天里饲养的羊肉,被认为具有温补作用。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夏季食用可以发汗排毒、驱寒祛湿,尤其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伏茶是一种由金银花、甘草、薄荷等草药熬制而成的清凉饮品。...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阳气达到顶峰。这个时候,不仅天气炎热,人体也容易出现疲劳、上火、食欲不振等问题。为了应对酷暑,古人总结出许多养生和饮食习俗,这些传统不仅帮助人们防暑降温,还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了解大暑的习俗,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变化,还能提升健康水平。

大暑有哪些传统习俗

  1.吃伏羊

  在江苏、安徽等地,有“大暑吃伏羊”的习俗。伏羊指的是三伏天里饲养的羊肉,被认为具有温补作用。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夏季食用可以发汗排毒、驱寒祛湿,尤其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

  2.饮伏茶

  伏茶是一种由金银花、甘草、薄荷等草药熬制而成的清凉饮品,民间常用其解暑降温。这种茶饮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预防中暑和咽喉不适。

  3.晒伏姜

  部分地区有在大暑前后晒生姜的习俗。生姜晒干后泡水饮用,有助于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尤其适合夏天贪凉、爱吃冷饮的人。

  4.吃荔枝、羊肉汤

  福建、广东等地有“大暑吃荔枝”的传统。荔枝性温味甘,能益气补血,但因含糖量高,建议适量食用。此外,羊肉汤也是大暑时节的特色食物,有助于增强体力、祛湿防病。

大暑的习俗

大暑应该如何养生

  1.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大暑天气炎热,外出应避免长时间暴晒,注意补充水分,及时降温。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可能是中暑前兆,应及时休息并就医。

  2.清淡饮食,健脾祛湿

  此时应多吃冬瓜、绿豆、薏米、山药等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少吃油腻辛辣,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3.调节作息,保证睡眠

  大暑时应“晚睡早起”,但也要保证午休,避免过度疲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4.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等,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防止脱水中暑。

大暑的习俗

  大暑的习俗承载着民间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从饮食到活动,都与夏季的气候特点、养生需求紧密相关。了解这些习俗及其背后的养生理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顺应节气变化,在炎热的大暑时节保持身体健康,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