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到来。很多人认为立秋一到,天气就会变凉,秋天就来了。但其实,立秋并不等于真正进入秋天。它更多是一个气候转折的信号,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分水岭。那么,立秋到底意味着什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到来。很多人认为立秋一到,天气就会变凉,秋天就来了。但其实,立秋并不等于真正进入秋天。它更多是一个气候转折的信号,而不是气温变化的分水岭。那么,立秋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秋天”有什么区别?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养生,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呢?
从节气的角度来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气温立刻下降。在气象学上,通常要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进入秋季。而立秋正值三伏天的尾声,很多地区仍然炎热,甚至出现“秋老虎”现象,天气依然酷热难耐。
所以,立秋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转折点,是自然界由盛转收的开始,而不是气温骤变的标志。
1.润燥养肺
立秋之后,空气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秋”,此时应注重养肺润燥。可以多吃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肺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
2.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随着白昼变短、黑夜变长,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逐渐调整作息时间。建议早睡早起,有助于养阴护阳,增强免疫力。
3.适度进补,防“秋乏”
立秋后人体易感疲倦,即“秋乏”。此时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鸭肉、山药、莲子等,但不宜过早大补,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4.注意昼夜温差,预防感冒
立秋之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尤其是北方地区,白天炎热,夜间凉爽。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5.情绪调养,保持平和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与“悲”情相应,容易引发情绪低落。因此,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阳气。
立秋虽是秋季的起始节气,但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秋天。此时养生应以“润燥、养肺、调息、养神”为主,顺应自然节律,为即将到来的秋冬打好健康基础。记住:节气是信号,养生靠日常,科学调理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