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若体温超过38.5℃,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类药物能快速降低体温,缓解发烧引发的不适。在退烧的同时,需搭配解暑药缓解中暑根源问题。若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可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能解表化湿、缓解暑湿引发的不适。...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热量堆积易引发中暑,部分人群还会伴随发烧症状,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影响器官功能。不少人在面对中暑发烧时,会疑惑:中暑发烧吃什么药?中暑发烧用药需兼顾“降温”与“解暑”,同时结合症状轻重选择合适药物。
1.解热镇痛药
若体温超过38.5℃,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类药物能快速降低体温,缓解发烧引发的不适。
2.解暑类药物
在退烧的同时,需搭配解暑药缓解中暑根源问题。若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可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能解表化湿、缓解暑湿引发的不适;若头晕、口渴明显,可含服人丹或服用十滴水,帮助清热解暑,改善身体机能紊乱,辅助退烧。
3.补液盐
中暑发烧时身体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搭配口服补液盐,按比例冲调饮用,补充钠、钾等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避免脱水加重发烧症状,尤其适合发烧伴随轻微腹泻的人群。
1.物理降温控温
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密集部位,每15-20分钟更换一次,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额头或颈部,每次10-15分钟,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引发冻伤,帮助体温逐步下降。
2.补充水分与营养
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常温的淡盐水或温开水,每次100-15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小米粥、冬瓜汤、西瓜汁等。
3.调整环境促散热
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阴凉的室内,开启风扇或空调,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避免高温环境持续影响体温下降;解开患者领口、袖口等紧身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4.密切观察病情
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意识、呼吸、脉搏等状态。若服药护理后,体温持续超过39℃,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送医,避免延误病情,防止引发严重并发症。
中暑发烧需“用药+护理”双管齐下,合理选择药物控制体温和中暑症状,同时做好护理工作,才能帮助身体快速恢复,减少高温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