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分气候干燥,可多吃银耳、百合、梨等润燥食材,如煮银耳莲子羹、蒸梨;同时选择温性食物,如山药、南瓜、鸡肉,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每餐控制食量,遵循“七八分饱”原则,减轻肠胃负担,还可适当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秋分时节,气温骤降且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等问题,不少人想知道:老年人秋分怎么养生?老年人秋分养生需聚焦润燥、保暖、护阳气,从多方面科学调理。
1.饮食润燥护脾胃
秋分气候干燥,可多吃银耳、百合、梨等润燥食材,如煮银耳莲子羹、蒸梨;同时选择温性食物,如山药、南瓜、鸡肉,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每餐控制食量,遵循“七八分饱”原则,减轻肠胃负担,还可适当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2.规律作息养阳气
秋分后白天缩短,应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帮助养足阳气。早晨可在阳光柔和时散步15-20分钟,呼吸新鲜空气,但避免过早外出,防止受凉。
3.及时保暖防受凉
早晚温差大,外出时穿轻便保暖的外套,戴帽子、围巾,重点保护颈部、背部和脚部;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夜间睡觉时盖合适的被子,避免因受凉诱发感冒或加重关节不适。
1.忌剧烈运动
老年人骨骼和关节功能减弱,秋分后不宜进行跑步、爬山等剧烈运动,以免损伤关节或引发心脑血管不适。可选择太极拳、轻柔散步等温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身体不疲劳为宜。
2.忌盲目进补
部分老年人会大量食用人参、鹿茸等滋补品,但盲目进补易导致上火、消化不良。进补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如气虚者可适量吃黄芪炖鸡,阴虚者适合吃麦冬、玉竹煮水,且进补需循序渐进。
3.忌门窗紧闭
秋分后不少老年人因怕冷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通风时需让老年人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老年人秋分养生需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科学调理饮食、作息和运动,避开养生禁忌,才能更好适应季节变化,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