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气候干燥易伤肺,需多吃银耳、梨、百合等滋阴润燥食物;同时气温低,可适量摄入羊肉、鸡肉、栗子等温性食物补气血,但避免过量,以防消化不良。烹饪以软烂为主,少盐少糖,减轻肠胃和肾脏负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缓解干燥。...
寒露时节,气温大幅下降,昼夜温差悬殊,空气干燥加剧。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御寒能力较弱,易受气候影响引发感冒、关节痛等问题。不少人想知道:寒露老年人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分层保暖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受凉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需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根据温度增减。尤其注意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保暖,外出戴保暖帽、围巾,穿高腰裤护腰,选择厚底保暖鞋。
2.饮食调补
气候干燥易伤肺,需多吃银耳、梨、百合等滋阴润燥食物;同时气温低,可适量摄入羊肉、鸡肉、栗子等温性食物补气血,但避免过量,以防消化不良。烹饪以软烂为主,少盐少糖,减轻肠胃和肾脏负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缓解干燥。
3.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轻柔体操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力透支或出汗后受凉。运动时间选上午10点后或下午3-4点,此时气温较高,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热为宜。
4.规律作息
遵循“早卧早起”原则,每晚21-22点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帮助身体修复。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可听轻柔音乐助眠,卧室保持安静、温暖,温度控制在18-22℃,提升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1.过度进补
部分老年人认为寒露需大量进补,盲目食用人参、鹿茸等滋补品,易导致上火、腹胀,甚至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应根据自身体质,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补,以清淡滋补为主。
2.紧闭门窗避寒
为保暖长时间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滋生细菌、病毒,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忽视基础病监测
气温变化易导致血压、血糖波动,部分老年人忽视监测,可能引发并发症。需定期测量血压、血糖,遵医嘱调整用药,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
寒露老年人养生需科学合理,避开误区,做好日常养护,才能更好适应季节变化,维持身体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