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早晚气温常低于10℃,此时户外锻炼易导致身体受凉,引发感冒、咳嗽,还可能因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尤其避免凌晨5-7点和傍晚6点后户外运动,若需早晚运动,需做好全身保暖,且缩短运动时长至20分钟内。...
寒露时节,气温持续走低,冷空气易刺激血管收缩,且人体代谢减缓,此时运动若触犯禁忌,可能引发感冒、关节损伤甚至心脑血管不适。很多人想知道:寒露节气运动禁忌有哪些?
1.忌在低温时段户外运动
早晚气温常低于10℃,此时户外锻炼易导致身体受凉,引发感冒、咳嗽,还可能因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尤其避免凌晨5-7点和傍晚6点后户外运动,若需早晚运动,需做好全身保暖,且缩短运动时长至20分钟内。
2.忌高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
寒露后人体阳气渐收,高强度运动易导致大量出汗,汗液蒸发时带走热量,可能引发受凉;还会过度消耗体力,降低免疫力。运动应以“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度,避免心率过快,每次运动不超过40分钟。
3.忌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保暖
寒露时肌肉关节易僵硬,运动前不热身,易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运动后若不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直接吹风或待在阴凉处,风寒易侵入体内,引发头痛、关节痛。热身需持续10-15分钟,运动后需立即保暖。
1.及时补充温水,忌喝冰水
运动后身体水分流失快,需少量多次饮用300-500毫升温水,补充水分的同时维持体温;绝对禁止喝冰水或冰镇饮料,以免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引发腹痛、腹泻,还可能导致心率骤变,增加心脏负担。
2.忌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运动后立即停止活动会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发头晕、乏力,甚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先慢走5-10分钟,配合深呼吸,待心率逐渐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拉伸或休息,拉伸重点关注腿部、腰部和肩部肌肉。
3.忌空腹或过量进食
运动后1小时内可适量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鸡蛋、牛奶,补充能量的同时避免空腹导致低血糖;但禁止过量进食或吃油腻、辛辣食物,如炸鸡、火锅,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引发腹胀、消化不良。
寒露节气运动需严格避开禁忌,做好运动后护理,才能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保障身体健康,平稳适应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