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导读颈部、腹部、膝关节、脚部是人体阳气易流失、寒气易侵入的部位,需重点保暖。颈部可佩戴围巾,选择羊毛、羊绒等保暖材质,避免寒风直吹引发头痛、肩颈不适;腹部可穿高腰衣物或佩戴肚兜,保护脾胃阳气,减少腹痛、腹泻风险。...
霜降后,气温持续走低,早晚温差进一步加大,寒气易通过身体薄弱部位侵入体内,诱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甚至加重心血管负担。做好穿衣防寒保暖,成为霜降后维护健康的关键。
1.重点防护易受寒部位
颈部、腹部、膝关节、脚部是人体阳气易流失、寒气易侵入的部位,需重点保暖。颈部可佩戴围巾,选择羊毛、羊绒等保暖材质,避免寒风直吹引发头痛、肩颈不适;腹部可穿高腰衣物或佩戴肚兜,保护脾胃阳气,减少腹痛、腹泻风险。
2.采用分层穿衣法
遵循“内薄外厚、上薄下厚”原则,内层穿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中层穿保暖性强的针织衫、薄毛衣,调节体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大衣或羽绒服,抵御外界寒风。下装可穿加绒裤或保暖袜,比上装稍厚,因下肢受凉易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手脚冰凉。

1.避免过度保暖
部分人因担心受寒,会穿过多过厚的衣物,导致身体出汗。汗液蒸发时会带走热量,反而易引发感冒;且过度包裹会限制身体活动,影响血液循环,长期可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穿衣以身体感觉温暖、不出汗为宜,室内温度较高时可适当减少外层衣物。
2.衣物材质选择有讲究
避免穿化纤、腈纶等不透气材质的衣物,这类衣物易产生静电,刺激皮肤,且不吸汗,出汗后易贴在身上,加重寒冷感。优先选择棉质、羊毛、羊绒等天然透气材质,既能保暖,又能吸收汗液,保持皮肤干爽,减少皮肤不适和受凉风险。
3.根据活动量调整衣物
外出运动时,应在保暖基础上选择宽松、透气的运动服饰,避免穿紧身厚重衣物。运动前可适当减少衣物,防止运动时出汗过多;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添加衣物,避免汗液蒸发导致受凉。日常通勤时,可携带轻便外套,根据室内外温差随时增减,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引发身体不适。

霜降后穿衣防寒保暖需科学合理,既重视重点部位防护,又避免陷入保暖误区,才能有效抵御寒气,维护身体健康,平稳适应霜降后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