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导读选择温润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麦冬等。梨可生吃或煮成梨汤,能润肺止咳、缓解咽喉干痛。同时减少辛辣、油炸食物摄入,避免加重体内燥热,加剧“秋燥”症状。保持室内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50%-60%。...
霜降节气,天气愈发干燥,“秋燥”症状也更为明显,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瘙痒、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等不适,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降低身体抵抗力。很多人想知道:霜降节气“秋燥”如何缓解?
1.饮食滋润
选择温润生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麦冬等。梨可生吃或煮成梨汤,能润肺止咳、缓解咽喉干痛。同时减少辛辣、油炸食物摄入,避免加重体内燥热,加剧“秋燥”症状。
2.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适宜湿度,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5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导致皮肤和呼吸道水分流失;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不要等口渴再喝水,避免身体缺水加重“秋燥”。

1.避免过度“清热”
部分人认为“秋燥”是“上火”,会大量食用寒凉的清热食物或药物,如苦瓜、菊花茶、牛黄解毒片等。但霜降后气温低,人体阳气收敛,过度“清热”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反而加重身体不适,缓解“秋燥”应选择温润的方式,而非寒凉清热。
2.根据体质调整方法
热性体质人群“秋燥”易伴随口干、咽痛等“燥火”症状,可适量食用梨、百合等偏凉润的食物;寒性体质人群“秋燥”多表现为皮肤干燥、大便稀溏,应选择桂圆、红枣等温润食物,避免食用寒凉食材;脾胃虚弱人群消化功能弱,缓解“秋燥”时可将食材煮成粥或汤,如银耳莲子粥、百合瘦肉汤,减轻肠胃负担,同时达到润燥效果。
3.避免过度依赖滋补品
霜降是进补时节,部分人会通过服用滋补品缓解“秋燥”,但滋补品多滋腻,如阿胶、人参等,过量食用易阻碍脾胃运化,导致消化不良,反而加重“秋燥”。若需滋补,应选择清淡滋补的食材,如山药、莲子,且需控制用量,避免过度滋补。

霜降缓解“秋燥”需科学施策,结合自身体质选择合适方法,同时注意避免误区,才能有效改善“秋燥”症状,维护身体舒适,平稳度过霜降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