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导读霜降是进补好时机,但需遵循“适度”原则。过量食用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易导致体内燥热积聚,引发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进而影响情绪。建议根据体质进补,热性体质人群可适当食用山药、百合等平和滋补食材。...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天气渐寒,日照时间缩短,人体易受环境影响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情况,部分人群还可能因阳气收敛、气血运行减缓而感到心态烦躁。此时,做好情绪与心态的调节,对维持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1.适度户外活动
霜降后虽天气转凉,但仍需保持适度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大脑血清素水平,缓解低落情绪;温和的运动可推动气血运行,帮助阳气疏泄。
2.调节饮食结构
霜降饮食宜温养,可适当食用红枣、桂圆、小米等食物,它们能健脾益气、滋养心神,改善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发的情绪不佳。同时,减少生冷、辛辣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肠胃。
3.规律作息
霜降后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夜间是阳气收敛、心神休养的关键时段,22点前入睡可帮助心神安宁,避免熬夜导致阳气耗损、心神不宁,引发情绪波动。

1.注意保暖
霜降后寒气渐重,需重点做好颈部、腹部、脚部保暖。颈部受凉易引发头痛、肩颈不适,影响精神状态;腹部受寒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脚部是人体阳气末端,受凉后易使寒邪入体,影响气血运行。
2.调节室内环境
室内需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控制在50%-60%。长期处于干燥寒冷环境中,易导致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进而影响情绪。可使用加湿器改善室内湿度,避免门窗长时间紧闭。
3.避免过度进补
霜降是进补好时机,但需遵循“适度”原则。过量食用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易导致体内燥热积聚,引发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进而影响情绪。建议根据体质进补,热性体质人群可适当食用山药、百合等平和滋补食材。

霜降后调节情绪与心态,需结合气候特点从运动、饮食、作息入手,同时做好保暖、环境调节等养生事项。只有兼顾身心养护,才能在寒冷时节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