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导读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天气渐冷,人体阳气内藏,新陈代谢减慢。此时若饮食不当,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乏力、易感冒等“身体虚弱”表现。如何通过吃饭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关键在于科学进补、合理搭配。其实,吃对四类食物,就能有效预防冬季体虚。...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天气渐冷,人体阳气内藏,新陈代谢减慢。此时若饮食不当,容易出现手脚冰凉、乏力、易感冒等“身体虚弱”表现。如何通过吃饭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关键在于科学进补、合理搭配。其实,吃对四类食物,就能有效预防冬季体虚。
进入立冬,气温下降,人体需要更多热量维持体温,同时寒冷会影响脾胃功能和免疫力,稍不注意就容易气血不足、抵抗力下降。想要避免身体虚弱,饮食调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重点不是“大补”,而是“温补+均衡”。

1.多吃温热性食物,提升御寒力
冬季应选择温补食材,帮助身体产热、保护阳气。如羊肉、牛肉、鸡肉、桂圆、栗子、红枣、生姜等,都是经典的温热食物。它们不仅能暖身,还能补益气血,特别适合怕冷、容易疲劳的人群。早餐喝一碗红枣糯米粥,或炖一锅当归生姜羊肉汤,既美味又养生。
2.适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补充能量
天冷时,身体会加速分解蛋白质、脂肪来产热。因此可适当增加瘦肉、鱼虾、蛋类、豆制品的摄入,保证每日营养充足。但注意避免油腻煎炸,以蒸、炖、煮为主,减轻肠胃负担。
3.多吃咸味海产品,强肾增能
中医讲“咸入肾”,适量吃些海带、紫菜、海蜇等海产品,有助于补肾益阴,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让人更有精神、不怕冷。
4.保证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冬天蔬菜水果易缺乏,但维生素A、C、E对防感冒、护黏膜很重要。建议多吃胡萝卜、菠菜、南瓜、苹果、橙子,以及坚果、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全面提升抵抗力。

1.温补食材适量吃
可选择羊肉、牛肉、栗子等温补食材,煮成汤或焖炖食用,帮助驱寒暖身、滋养阳气。但需控制量,避免过量食用辛辣燥热的温补食物,以防上火,尤其体质偏热者,可搭配萝卜中和滋腻。
2.远离生冷护脾胃
立冬后脾胃功能易减弱,需避免吃冰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减少凉拌菜摄入。烹饪时多采用蒸、煮、炖等温和方式,减轻脾胃消化负担,防止寒湿入侵肠胃,引发腹泻、腹痛等不适。
3.补充营养防干燥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果摄入,如白菜、萝卜、秋月梨,缓解冬季干燥;适量吃坚果、豆制品补充蛋白质与油脂,维持身体机能。同时少盐少糖,避免高油高盐饮食,防止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1.调畅情志
立冬后光照减少易让人情绪低落,可多晒太阳,每天上午10点左右晒20分钟,促进血清素分泌;也可通过听舒缓音乐、与家人聊天疏解情绪,避免焦虑抑郁,保持心态平和,助力阳气潜藏。
2.适度按揉
常按揉腰背部肾俞穴(腰部第2腰椎旁开1.5寸),用手掌顺时针按揉5分钟,可温补肾阳;睡前按揉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每次100下,能促进循环、驱寒暖身,改善冬季手脚冰凉。
3.优化居家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湿度40%-60%,太干燥可放加湿器,避免口干鼻燥;定期开窗通风,每天1-2次,每次15分钟,减少室内病菌滋生,营造舒适健康的居家环境,辅助身体适应节气变化。

立冬后心血管疾病高发,应少吃麻辣火锅等燥热食物。适当吃点醋或酸味水果,如山楂、柠檬,有助于软化血管、调节血脂。饮食要“温补为主、荤素搭配、少咸不过辣。吃对了,不仅不虚,还能为来年健康打基础。记住:最好的补药,就在一日三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