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医生入驻 免费问医生

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SK)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SK好发于面头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

目录
1.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脂溢性角化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4.脂溢性角化病应该如何预防 5.脂溢性角化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脂溢性角化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常规方法

1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可能与日光照射、遗传和黑色素细胞增生有关,但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具体原因如下所述。

  1、遗传因素

  脂溢性角化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并推测本病可能是一种具有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黑色素细胞增生

  黑色素细胞增生常见于脂溢性角化病。也提示黑色素细胞与黑色素细胞衍生的生长因子,可能在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上起到某种作用。


2脂溢性角化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可因反复摩擦刺激而发生炎症、破溃、出血、结痂和不规则增生。由于本病可伴有瘙痒,且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3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脂溢性角化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开始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而增大,数目增多,直径1mm~1cm,或数厘米,境界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表面有油腻性痂,痂容易刮除。有些损害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呈深棕色或黑色,陈旧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淡褐色、暗褐色或黑色。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皮损发展缓慢,极少恶变。临床上有几种特殊类型。

  1、刺激性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皮质溢出部位或摩擦部位,皮损可因被刺激而发生炎症,基底变红,表面呈不规则增生。

  2、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短期内突然发生并迅速增多。应注意是否有并发内脏肿瘤。

  3、灰泥角化病:主要发生于老年,好发于下肢,皮损为多发角化性丘疹,容易被剥去,不出血。


4脂溢性角化病应该如何预防

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5脂溢性角化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病理呈多种不同的表现。通常分6型,即角化型、棘层肥厚型、菌落型、腺样型、刺激型和黑棘皮型。同一损害中,常见不止一型的上述类型。

  上述各型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与乳头瘤样增生。绝大多数病例,棘层肥厚完全是由于肿瘤向上伸展,因此肿瘤下端平坦,与两端正常皮肤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为本病组织病理学特点。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前者与正常表皮中所见的鳞状细胞相同,而后者比正常基底层细胞小,胞核相对较大。兹将上述六型分述如下:

  1、棘层肥厚型 为本病最常见的类型,角化过度和乳头瘤病常轻,但表皮显著增厚。有些病例中增厚的表皮虽然只包绕着狭窄的乳头。另一些病例则可见由增厚、交织的表皮细胞索围绕结缔组织岛而构成的网状外观。可见很多角质凹陷在横切面上表现为许多假性角囊肿,此外亦见呈骤然而完全角化的真囊肿。在显著增厚的表皮中,基底细胞的数目超过鳞状表皮。此型黑色素含量较正常者多。

  2、过度角化型 也称指状或锯齿型,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殖明显,但棘层肥厚不大明显。很多表面被覆表皮的真皮乳头,向上呈指状伸展,好像教堂的屋顶。表皮大部分由鳞状表皮组成,但到处可见小簇基底样细胞。一般无大量黑色素。

  3、腺样型 表皮呈许多细的表皮细胞束从表皮伸向真皮并分支和交织,很多束仅由双层基底样细胞组成。纯网状损害无角质囊肿和假角质囊肿。但腺样型也常伴有棘层肥厚型,后者常见角质囊肿和假角质囊肿。腺样型的基底样细胞常见明显色素增加。

  4、菌落型 表皮内有极显著的细胞巢,后者在有些病例中因胞核小而深染,只在少数部位见到细胞间桥,而与基底细胞上皮瘤的病灶相似。有些病例细胞巢则由有明显细胞间桥的相当大的细胞构成。

  5、刺激型 此型特点为出现很多由许多排列成洋葱状的嗜酸性扁平鳞状细胞构成的鳞状旋涡或鳞状珠,因此像分化低的角化珠。但这些鳞状旋涡,小而数目多,呈限界性而易与鳞状细胞癌的角珠区别。此外,刺激型脂溢性角化病可向下增长,超过非刺激型通常所见的水平分界线。

  6、黑棘皮瘤型 为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相当罕见的组织学类型,损害内散布有很多充满黑色素的大黑色素细胞。银染色这些细胞有大的树枝状突,并含有相当量的黑色素,而角质形成细胞几乎不含任何黑色素。本型不同于通常的色素性脂溢性角化病,后者仅有少数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几乎完全位于角质形成细胞内。


6脂溢性角化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及锌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高碘食物的摄入,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进脂肪的合成。

  2、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如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除上述之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3、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缺锌也可加重本病的发生,因此应多摄入富含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的相对不足。避免高碘饮食很重要,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


7西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常规方法

脂溢性角化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取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可用液氮冷冻治疗,一般15~20s,特别适合于损害数目多者。亦可用刮除法,最好先用液氮喷冻,使组织变碎而易于刮除,一般不留瘢痕。此外亦可酌情选用激光或电灼疗法。诊断可疑时,可手术切除活检。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通常不自行消退,呈良性经过,恶变者极少。

当前城市:
全部
【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