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虽然人在水中,身体会被水包围、散热相对容易,但如果外界气温高、湿度大、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剧烈运动后进入水中不当时,仍然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弱的人群,风险更高。它与是否接触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环境温度、身体状态密切相关。...
盛夏时节,游泳成了不少人避暑的首选运动。水中的清凉让人感觉舒适又放松,但你知道吗?即使在水中,也有可能中暑!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从而忽视了防护措施。那么,游泳到底会不会中暑?为什么会中暑?又该如何预防呢?
可能会中暑。虽然人在水中,身体会被水包围、散热相对容易,但如果外界气温高、湿度大、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剧烈运动后进入水中不当时,仍然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弱的人群,风险更高。
中暑是由于人体体温调节失衡,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有效散发而引发的急性疾病。它与是否接触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环境温度、身体状态以及防护措施密切相关。
1.上岸后暴晒时间过长
很多人在游完泳后喜欢坐在岸边晒太阳,尤其是在中午前后阳光强烈时,这样极易造成体热积聚,诱发中暑。
2.水温过高或水质差
如果游泳池水温偏高,或者水质不佳,反而会影响身体散热,增加中暑风险。
3.过度运动导致脱水
游泳看似轻松,但其实是一种全身性运动,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进行剧烈游泳,大量出汗加上补水不足,很容易导致脱水和中暑。
4.未做好热身或空腹游泳
空腹或突然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与轻度中暑表现相似。
1.避开高温时段下水
尽量避免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长时间户外活动,包括游泳。
2.注意补水和电解质
即使在水中,也要定时补充水分,可以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防止脱水。
3.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控制在30~60分钟为宜,避免过度疲劳。
4.做好防晒和休息
上岸后应及时擦干身体、换上衣物,避免长时间暴晒,必要时可戴遮阳帽、涂抹防水防晒霜。
5.关注身体反应
如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游泳并到阴凉处休息,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游泳虽然是消暑的好方式,但在高温环境下仍不可掉以轻心。科学安排游泳时间、注意补水防晒、适度运动,才能真正享受清凉、远离中暑。别让“避暑”变成“伤身”,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清凉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