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暑的症状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先兆中暑,此时症状较轻,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时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后可很快缓解。...
夏天烈日炎炎,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让人中暑。但很多人对中暑的症状并不了解,往往等到情况严重才察觉,那中暑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中暑的症状表现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先兆中暑,此时症状较轻,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时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后可很快缓解。
其次是轻症中暑,症状较先兆中暑更明显,体温往往超过38℃,除了头晕、口渴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此时及时处理,数小时内可恢复。
最后是重症中暑,这是最严重的阶段,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症状更为凶险:热痉挛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疼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腹部或背部;热衰竭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等;热射病则是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甚至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要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室内、树荫下等,避免继续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让其身体能够更好地散热,同时保持周围空气流通,帮助降低环境温度。
2.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降温是处理中暑的关键步骤。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密集的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身体热量;也可以用风扇对着患者吹,加速散热。如果条件允许,还能让患者浸泡在32-38℃的温水中,帮助体温逐步下降,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冷的水,以防刺激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补充身体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无法进食的情况,不要强行喂水,需暂停饮水并观察。
4.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处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包括体温、脉搏、意识等。如果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头晕、乏力等症状有所缓解,说明情况在好转。但如果出现体温持续超过38.5℃、意识模糊、抽搐、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重症中暑,需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切勿拖延。
了解中暑的症状表现,能帮助我们及时识别病情并采取对应措施,避免延误救治。同时学会区分中暑与普通感冒,可避免误判病情、用错处理方式。在夏季高温天气里,一旦出现疑似重症中暑的症状,务必立即送医,切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