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暑气逐渐消退、凉意初现,但此时节天气仍处于“寒热夹击”的过渡阶段。民间流传“立秋不能洗澡”的说法,其实并非绝对禁忌,而是提醒人们在这个时节要特别注意身体调理与防寒保暖。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凉感冒。...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暑气逐渐消退、凉意初现,但此时节天气仍处于“寒热夹击”的过渡阶段。民间流传“立秋不能洗澡”的说法,其实并非绝对禁忌,而是提醒人们在这个时节要特别注意身体调理与防寒保暖。尤其对体质虚弱的人群,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凉感冒。
一般没有立秋为什么不能洗澡的说法。立秋后是可以洗澡的,但要注意方式和时间。
1.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洗澡
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头晕;饭后立即洗澡则可能影响消化,导致胃部不适。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再洗澡。
2.水温不宜过低或过高
天气虽热,但立秋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水温建议控制在37℃~40℃之间,既能清洁皮肤,又不会刺激血管剧烈收缩或扩张。
3.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避免长时间泡澡导致缺氧、头晕。
4.洗完澡及时擦干穿衣
立秋后早晚温差大,洗完澡后身体毛孔张开,若不及时保暖容易受凉感冒。
5.特殊人群更需谨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孕妇等人群,洗澡时更应注意水温、时间和通风情况,最好有人陪同。
1.养阴润燥为主
立秋后空气逐渐干燥,应多食梨、百合、银耳、莲子等滋阴润肺的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
2.早卧早起
顺应“阳气收敛”的节气特点,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有助于养阴,早起则利于肺气宣发。
3.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损阳气。
4.注意情绪调节
秋天易生“悲秋”情绪,保持心情开朗,有助于气机调和、增强免疫力。
立秋并不是不能洗澡,而是要“科学洗澡”。顺应节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细节,才能更好地完成从夏到秋的过渡,为秋冬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