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处暑后的秋燥症状,如口干、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等。食用时可搭配莲子、百合、红枣等,煮成银耳羹,既能补充水分和多糖类营养物质,又能温和滋养脾胃,适合各类体质人群,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
处暑过后,暑热余温渐退但秋燥开始滋生,人体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不适,且经历夏季后脾胃功能相对虚弱,消化能力有待恢复。很多人想知道:处暑吃什么能兼顾润燥与养脾胃,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处暑饮食需围绕“滋阴润燥、温和养胃”原则,选择性质平和、营养丰富的食材。
1.银耳
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处暑后的秋燥症状,如口干、咽喉干痒、皮肤干燥等。食用时可搭配莲子、百合、红枣等,煮成银耳羹,既能补充水分和多糖类营养物质,又能温和滋养脾胃,适合各类体质人群,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
2.莲藕
莲藕生熟皆可食用,且养生功效不同。生藕性寒,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合缓解处暑残留的暑热;熟藕性温,可健脾开胃、益血生肌,适合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群。处暑食用莲藕,可通过清炒、炖汤、凉拌等方式,既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又能调理肠胃,减少秋燥对身体的影响。
3.鸭肉
鸭肉性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具有滋阴补虚、利水消肿的作用。处暑后人体易存余火,食用鸭肉可帮助清除内热,缓解口干舌燥、心烦等不适。推荐采用炖汤的烹饪方式,如萝卜老鸭汤,搭配萝卜能增强健脾消食的效果,减轻鸭肉的油腻感,更利于脾胃吸收。
4.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是处暑调理脾胃的佳品。夏季贪凉易损伤脾胃功能,处暑食用山药可修复脾胃黏膜,增强消化能力,同时其含有的黏液蛋白能滋润身体,缓解秋燥。可将山药蒸食、煮粥或与其他食材同炒,口感软糯,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1.忌过量食用生冷食物
处暑虽有凉意,但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过量食用冰镇水果、冷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不适。即使天气炎热,也应尽量选择常温食物,若想吃水果,可将其放置到室温后再食用。
2.忌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辛辣食物易助热生火,加重处暑后的秋燥症状,导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问题。同时,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脾胃负担,不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处暑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
3.忌暴饮暴食与过度滋补
部分人认为处暑后需“贴秋膘”,便大量食用肉类、海鲜等滋补食物,或暴饮暴食。但此时脾胃消化能力较弱,过度滋补和暴饮暴食会导致食物积滞在肠胃内,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补应循序渐进,先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调理脾胃,再逐渐增加营养丰富的食材,且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
处暑饮食是季节养生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食材并避开饮食禁忌,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秋燥与温差,调理脾胃功能,减少不适症状,为秋季健康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