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气温来看,立秋通常比处暑热。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的转折点,但此时暑气未消,高温依旧持续,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秋老虎”现象明显。而到了处暑,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南移,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开始减退,真正进入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
立秋和处暑都处于夏秋过渡时期,立秋标志着秋季开始,处暑意味着暑气渐止,但两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常让人混淆。很多人想知道:立秋和处暑哪个热?从气候规律与人体养生感受来看,二者的热度差异主要体现在热的“强度、性质”及“持续时间”上,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从气温来看,立秋通常比处暑热。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去秋来的转折点,但此时暑气未消,高温依旧持续,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秋老虎”现象明显。而到了处暑,太阳直射点进一步南移,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开始减退,真正进入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
因此,虽然立秋象征秋天的开始,但天气依然炎热;处暑才是气温真正“退烧”的起点。
1.饮食调理
立秋闷热,宜吃绿豆、冬瓜清热祛湿,搭配西瓜、梨补津液,忌辛辣油腻;处暑干凉,选银耳、山药滋阴养胃,用芝麻、核桃缓皮肤干燥,少生冷防秋燥。
2.做好防护
立秋防中暑,正午少外出,外出做好防晒,室内空调设26℃并定时通风;处暑防温差,早晚添薄外套护腹颈,室内放加湿器(湿度50%-60%),少待空调房。
3.调整作息
立秋延续“晚睡早起”,23点前入睡、6点半起,午间小憩20分钟;处暑渐转“早睡早起”,22点半前睡、6点半至7点起,避熬夜耗阳气。
4.适当运动
立秋选清晨或傍晚快走、游泳,30-40分钟微出汗,运动后补温水;处暑练太极拳、八段锦,30分钟为宜,忌剧烈运动,运动后喝温水或银耳汤补津液。
立秋和处暑虽同为夏秋过渡节气,但热度差异明显,养生需针对性调整。把握二者的温度特点与人体需求,才能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的热感,减少季节交替带来的健康不适,平稳度过夏秋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