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可多摄入润肺生津的食材,如梨、银耳、百合、莲子等,缓解干燥症状,比如煮银耳百合粥、蒸梨加川贝;同时搭配温补食材,如山药、栗子、牛肉,平衡气候寒凉对脾胃的影响,避免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脾胃阳气。遵循“早睡晚起”原则,早睡可养人体阴气。...
寒露时节,气温持续下降,空气愈发干燥,人体易出现皮肤干裂、咽喉不适、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科学养生成为应对季节变化的关键。很多人想知道:寒露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
1.饮食调理
可多摄入润肺生津的食材,如梨、银耳、百合、莲子等,缓解干燥症状,比如煮银耳百合粥、蒸梨加川贝;同时搭配温补食材,如山药、栗子、牛肉,平衡气候寒凉对脾胃的影响,避免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脾胃阳气。
2.规律作息
遵循“早睡晚起”原则,早睡可养人体阴气,晚起能护阳气,避免熬夜耗伤津液;早晚温差大,需及时增添衣物,重点保护颈部、腰腹、脚踝,防止寒气侵入引发关节痛或感冒,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
3.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防止津液耗损;运动时间宜选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左右,此时气温较高,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1.过度进补
部分人认为寒露需大量进补增强体质,过量食用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易导致体内燥热,出现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进补应循序渐进,根据体质调整,脾胃虚弱者可先吃山药、小米等健脾食材,再逐步增加温补食物。
2.忽视皮肤保湿
仅注重面部护肤,忽略身体皮肤护理,导致四肢皮肤干裂、瘙痒。应选择温和的身体乳,洗澡时水温控制在37-40℃,避免使用强碱性沐浴产品,减少皮肤油脂流失。
3.紧闭门窗防凉
为保暖长时间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滋生细菌,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通风时可到其他房间躲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寒露养生需顺应节气特点,避开误区,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起居和适度运动,调理身体机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