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囊炎的症状
2024-08-23 339次浏览
因为经常打网球,所以手肘的地方经常疼,没有管它。现在手肘的位置还出现了肿胀,去医院检查是滑囊炎,它都有哪些症状?
滑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人体的关节周围,如肩、膝、肘和臀部等部位。滑囊是位于肌肉、肌腱与骨骼之间的充满液体的小囊,其主要功能是减少摩擦,帮助肌肉和肌腱在骨骼上平滑地滑动。当滑囊受到损伤或过度使用时,可能会引发炎症,导致滑囊炎。
滑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1.肿胀:滑囊炎往往伴随局部肿胀,尤其是浅部滑囊受累时更为明显。肿胀是由于滑膜增生、滑液增多以及滑囊壁增厚等因素所致。在触摸肿胀部位时,可能会感觉到有波动感,这是由于滑囊内积液较多所致。
2.疼痛:患者通常会感到关节周围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压力作用下更为明显。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受限的症状。在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导致患者不敢或不能进行正常的关节活动。
4.僵硬:长时间不动后,关节可能会感觉更加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
5.局部压痛:在滑囊炎的区域,轻轻按压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2024-08-23 19:08
-
2024-12-23
-
问非洛地平缓释片和替米沙坦片哪个好
答非洛地平缓释片和替米沙坦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各有特点。非洛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同时也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其初始治疗剂量通常为5mg,每日一次,常用维持剂量为5或10mg。然而,它可能引起轻微至中度的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替米沙坦片则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血压并保护肾脏。其初始剂量为每次1片,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80mg。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后背痛、胸痛、流感样症状等。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2021-12-07
-
问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合用吗
答厄贝沙坦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两种在高血压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它们可以联合使用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厄贝沙坦片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则是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这两种药物的合用并非随意而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情况和健康状况,在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只有合理、规范地使用这两种药物,才能确保患者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2021-12-14
-
问非洛地平缓释片为什么不能掰开吃
答非洛地平缓释片不建议掰开服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非洛地平缓释片是缓释剂型,其制作工艺保证了药物能够缓慢释放,从而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如果掰开服用,会破坏其缓释功能,导致药物吸收速度加快,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等。2.非洛地平缓释片的药品说明书明确说明不能掰开服用。这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正确服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3.此外掰开非洛地平缓释片还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建议患者在服用时整片吞服,不要掰开、压碎或咀嚼。同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2021-12-17
-
问坦洛新缓释片的作用有哪些
答
坦洛新缓释片的作用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降低血压:坦洛新缓释片可以通过选择性地阻断α1肾上腺素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介导的血管收缩,降低外周动脉阻力,产生降压效果。
2、缓解尿路症状:通过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减轻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改善排尿困难的问题。
3、减少残余尿量:提高膀胱排空效率,减少残留在膀胱内的尿量,降低尿潴留的风险。
4、缓解前列腺增生:坦洛新缓释片对于是由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排尿障碍有比较显著的疗效,如尿频、夜尿增多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坦洛新缓释片通过改善尿道、膀胱颈及前列腺部位的平滑肌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2024-07-27
-
问替米沙坦片的副作用
答替米沙坦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在使用替米沙坦片时,可能出现以下一些副作用: 1.低血压:初次服用或剂量增加时,可能会出现头晕或轻度的晕厥,尤其是在站立时。 2.肾功能变化:极少数情况下,替米沙坦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尤其是对于已有肾病的患者。 3.高钾血症:由于替米沙坦减少尿钾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 4.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或其他过敏症状,严重时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5.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腹泻或便秘,通常较轻微且短暂。 6.头痛:一些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能会经历头痛,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注意,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或过敏反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