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
							湄公血吸虫病
(肝、 肠)湄公血吸虫病于1950年在泰国南部首先发现,本病在老挝湄公河的江岛流行,1978年才正式命名为湄公血吸虫病。湄公血吸虫雌虫长12~23mm。卵巢与卵膜位于中部1/5处。子宫内含虫卵。虫卵正圆形,直径40~45μm。[详情]
							别名:肝、 肠
							是否医保:否
							发病部位:
							挂号科室:传染科
							传染性:否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愈率:30%
							治疗周期: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典型症状:腹水 、低烧 、肝脾肿大
							临床检查: 寄生虫血液检查 、普通透视检查
							并发症:阑尾炎、 结肠癌
							多发人群: 女性,男性,儿童,老年
							常用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