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瘰疬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背部正中线,具有消散颈部肿物、利咽通气的功效。操作时可选择针刺法、艾灸法等,针刺时需掌握角度与深度,防止刺伤肺脏。...
瘰疬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背部正中线,具有消散颈部肿物、利咽通气的功效。
操作时可选择针刺法、艾灸法等,针刺时需掌握角度与深度,防止刺伤肺脏。
瘰疬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六胸椎棘突左右旁开0.5寸处,共计两穴。取穴时患者取俯卧位,先找到第六胸椎棘突,再向两侧旁开约一横指处即为穴位。
瘰疬穴具有消散颈部肿物、利咽通气的功效,主治急性或慢性已溃或未溃的瘰疬,通过调节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炎症吸收与组织修复,还可增强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活性,辅助治疗颈项淋巴结慢性炎症、甲状腺肿、喉痹等热毒性疾病。
1、针刺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瘰疬初起未溃者。
2、艾灸法:患者取俯卧位,将黄豆大艾炷直立于穴位上,从顶端点燃,燃至无烟为度,灸完后以硼酸软膏外敷以防感染,每日灸1次,2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瘰疬溃后久治不愈者。
3、按摩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颈项疼痛、肿胀等症状。
针刺时需掌握角度与深度,防止刺伤肺脏;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禁用针刺;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操作;孕妇、儿童及精神疾病发作期患者需谨慎使用;治疗前需辨证论治,由专业医师制定方案,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