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

针灸后皮肤大面积黑紫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11-15来源:彩牛养生   

导读针灸后皮肤大面积黑紫可能是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拔针后按压不当、凝血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导致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建议尽快前往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1-2周内可自行吸收消散。...

  针灸后皮肤大面积黑紫可能是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拔针后按压不当、凝血功能异常、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导致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建议尽快前往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

  1、局部毛细血管破裂

  针灸时,针具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刺激,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形成黑紫斑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1-2周内可自行吸收消散。在黑紫斑块出现后的24小时内,可对局部进行冷敷,24小时后可进行热敷。

  2、拔针后按压不当

  拔针后如果按压部位不准确、按压时间过短或按压力度不够,会导致针孔处血液继续渗出,形成皮下淤血,从而出现皮肤黑紫的情况。拔针后要确保按压部位准确,一般需按压3-5分钟,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

  3、凝血功能异常

  部分患者本身凝血功能较差,存在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针灸后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导致皮肤大面积黑紫。这类患者在针灸前应告知医生自身凝血情况,针灸时应选择更为精细的针具,针刺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

  4、过敏性紫癜

  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对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导致皮肤出现紫癜,针灸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之一。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麻黄碱苯海拉明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该疾病通常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止血功能出现障碍,针灸后容易引起出血,形成皮肤黑紫斑块。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片、达那唑胶囊、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不可自行随意操作。针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到风寒的刺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