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氯等电解质随汗液流失。若这些电解质长期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影响身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降低耐热能力,使人更容易中暑。比如,钠元素缺乏会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引发头晕、乏力。...
夏季高温持续,有些人在相同环境下比他人更容易中暑,且频率较高。很多人想知道:经常中暑的人体内缺什么?经常中暑可能与体内缺乏有些电解质、维生素以及水分有关。
1.缺乏电解质
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氯等电解质随汗液流失。若这些电解质长期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影响身体的神经和肌肉功能,降低耐热能力,使人更容易中暑。比如,钠元素缺乏会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引发头晕、乏力;钾元素不足则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和肌肉收缩,加重中暑症状。
2.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B2、B6等)和维生素C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耐热能力有重要作用。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身体能量代谢紊乱,耐热性下降,在高温环境中更易出现疲劳、头晕等中暑前兆。长期饮食不均衡,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增加中暑风险。
3.水分不足
长期饮水不足会使身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降低身体的散热能力。当进入高温环境时,身体无法通过充足出汗带走热量,容易导致体温升高,引发中暑。尤其在出汗较多时,若不及时补水,水分持续缺乏,会让中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合理补充电解质
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含钠、钾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香蕉、橙子、土豆等。高温出汗后,可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但要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量。
2.保证维生素摄入
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豆类、新鲜绿叶蔬菜、猕猴桃、草莓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补充剂,弥补饮食中的不足,但不可过量补充。
3.科学补充水分
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高温环境下或运动后,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同时避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经常中暑可能是体内缺乏电解质、维生素或水分所致,通过合理饮食和科学补充,能改善身体状态,提高耐热能力,减少中暑的发生。关注身体所需,及时补充缺失的物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夏季高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