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吃银耳、百合、梨、山药等缓解干燥,搭配南瓜、小米等健脾食材,减少腹胀风险。避免辛辣、油炸食物,防止加重燥性与肠胃负担。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等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需严格避免。水果建议常温食用,或加热后吃,降低寒性影响。...
秋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体脾胃功能减弱,易出现口干、消化不良等不适。很多人想知道:秋分饮食要注意什么?需围绕“养阴润燥、健脾暖胃”,兼顾营养与季节适配。
1.选温润润燥食材
多吃银耳、百合、梨、山药等缓解干燥,搭配南瓜、小米等健脾食材,减少腹胀风险。避免辛辣、油炸食物,防止加重燥性与肠胃负担。
2.控生冷食物摄入
冰淇淋、冰镇饮料、生鱼片等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脾胃虚寒者需严格避免。水果建议常温食用,或加热后吃,降低寒性影响。
3.重清淡与均衡
烹饪以蒸、煮、炖为主,少煎炸;保证蔬菜、蛋白质(瘦肉、鸡蛋)、主食搭配,增加橙子、西兰花等含维生素C的蔬果,增强抵抗力。
4.补水分与膳食纤维
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分次饮用;多吃燕麦、菌菇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缓解便秘。
1.热性体质者
口干、易上火、便秘者,可吃梨、冬瓜等凉润食物,配绿豆汤清热;减少羊肉、桂圆等温热食材。
2.寒性体质者
手脚凉、易腹泻、怕冷者,以温热为主,多吃羊肉、红枣、生姜,可煮生姜红枣茶;避免梨、螃蟹等寒凉食物,若吃需配花椒中和。
3.脾胃虚弱者
食欲不振、腹胀者,选小米粥、山药粥等软烂食物;避免生冷坚硬食物,饭后可吃山楂助消化,每餐七八分饱。
4.阴虚润燥者
皮肤干、干咳、失眠者,重点吃银耳百合羹、黑芝麻糊等滋阴食材;多吃葡萄、枸杞等含胶质食物,减少辛辣过咸食物。
秋分科学调整饮食,结合体质选食材,能缓解不适、增强抵抗力,有助于应对后续寒冷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