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解溪穴位于踝区,在踝关节前面正中凹陷处,具有舒筋活络、和胃降逆等功效。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刺激解溪穴时力度要适中。...
解溪穴位于踝区,在踝关节前面正中凹陷处,具有舒筋活络、和胃降逆等功效。
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刺激解溪穴时力度要适中。
解溪穴位于踝区,在踝关节前面正中凹陷处,具体为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在踝关节前面正中,能清晰触及两根肌腱,这两根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即为解溪穴。
解溪穴具有舒筋活络、和胃降逆、清胃化痰、镇静安神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脾胃疾患;缓解下肢痿痹、踝关节痛、足下垂等足部病症;改善头痛、眩晕、癫狂等神志病变;还能辅助治疗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等头面疾病。
1、按摩法:用拇指指腹向内用力按压解溪穴,每次1-3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可强壮内脏器官,健胃益脑;也可用拇指指腹推按解溪穴2-3分钟,能改善头痛、癫痫、精神病等;还可将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解溪穴,并作圈状按摩,左右二侧交替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2、针刺法:直刺0.3-0.8寸,局部会有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整个踝关节;也可平刺1.0-1.5寸,可透丘墟或商丘;针刺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3、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以皮肤温热但不烫伤为度,可治疗眉棱骨痛、踝关节周围组织扭伤、胃炎、肠炎等病症。
4、刮痧法:将刮痧板与皮肤呈45°,自上而下用角刮法对解溪穴进行单向的刮擦,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可治疗目赤肿痛、癫痫、精神病、运动系统疾病等病症。
刺激解溪穴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伤害;孕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士,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刺激穴位可能不适合或需要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穴位刺激;自行按摩时若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加剧、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