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内庭穴位于足背部第2、3趾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等功效。操作时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按摩或针灸时力度要适中。...
内庭穴位于足背部第2、3趾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等功效。操作时可选择按摩法、针刺法等。按摩或针灸时力度要适中。
内庭穴位于足背部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属于足阳明胃经。取穴时患者取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约半横指处,即第2、3跖趾关节前,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该穴。
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食化积、安神助眠的功效,可治疗胃火上炎引起的口干、口臭、牙痛、咽喉肿痛,以及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疾患,还能缓解头痛、颈项痛、足背肿痛,改善睡眠质量。
1、按摩法: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内庭穴2-3分钟,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以自觉轻微酸胀为宜,每日2次,早晚各1次,可改善胃热上冲、胸腹胀满等症状。
2、针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治疗咽喉肿痛、面瘫等证,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3、艾灸法:用艾条距离皮肤3-5厘米,温和灸5-10分钟,以皮肤温热但不烫伤为度,可辅助治疗腹痛、腹胀、面目浮肿等证。
4、刮痧法:用刮痧板与皮肤呈45°,自上而下用角刮法对内庭穴进行单向刮擦,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可隔天一次,辅助治疗胃痛、胃胀等证。
刺激内庭穴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损伤;孕妇禁用,以免影响胎儿健康;术后或创伤愈合期患者、皮肤感染或损伤者、癌症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刺激该穴位;按摩、艾灸时若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加剧、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并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