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怎么办
导读一般情况下,导致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主要有维生素K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脐炎合并凝血异常、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此时可根据实际选择选择药物治疗、输注血浆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一般情况下,导致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主要有维生素K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脐炎合并凝血异常、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此时可根据实际选择选择药物治疗、输注血浆等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维生素K缺乏症
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自身合成维生素K不足,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引发凝血功能异常,常伴随脐带出血、皮肤瘀斑。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补充维生素K,同时可配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快速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预防严重出血。
2、新生儿出血症
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属于新生儿期常见凝血异常疾病。除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外,若出血较多,可输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还需密切监测出血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3、脐炎合并凝血异常
脐带残端细菌感染引发脐炎,炎症扩散影响凝血系统,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脐带持续出血、脐周红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同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部,若凝血指标异常明显,可短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4、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因遗传因素导致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属于少见病理性凝血异常,出生后易出现自发性出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输注对应的凝血因子浓缩剂,如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避免新生儿受伤,减少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凝血因子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由严重感染、缺氧等引发,凝血系统广泛激活,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病情危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凝血因子,若存在休克,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循环,同时治疗原发病,阻断病情进展。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新生儿皮肤、脐带清洁,避免外伤;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迹象;喂养时注意卫生,预防感染,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发生风险。
参考资料:
[1]孙井奎. 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