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不良怎么办
导读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喂养不耐受、胃食管反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先天性肠闭锁等。此时可根据实际原因选择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喂养,注意奶具消毒。...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喂养不耐受、胃食管反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先天性肠闭锁等。此时可根据实际原因选择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分析如下:
1、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消化酶分泌不足,摄入奶量过多或奶液浓度不当易引发呕吐、腹胀。可采取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胃蛋白酶散、乳酶生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帮助消化。
2、胃食管反流
早产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内容物易反流至食管,出现吐奶、呛咳。喂奶后需竖抱早产儿拍背排气,睡觉时适当抬高上半身30°,症状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甲硅油乳剂、多潘立酮混悬液、铝碳酸镁混悬液缓解。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道屏障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衡或感染易引发肠黏膜坏死,表现为腹胀、便血。需立即禁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甲硝唑控制感染,严重时需进行坏死肠段切除术。
4、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早产儿先天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奶中乳糖,导致腹泻、腹胀。需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喂养,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帮助改善乳糖消化吸收。
5、先天性肠闭锁
早产儿肠道发育畸形导致肠腔闭锁,食物无法通过,出现呕吐、无排便。需尽早在医生操作下进行先天性肠闭锁吻合术,术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正常喂养,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喂养,注意奶具消毒;保持早产儿脐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早产儿精神状态、进食及排便情况;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受凉;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参考资料:
[1] 姜亚静,侯军林. HCDP产妇的早产儿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特点及并发症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