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变化有哪些
导读一般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随着病情进展,脊柱会出现多种特征性变化,主要包括椎体骨质疏松、椎体方形变、椎间隙狭窄、脊柱竹节样变、脊柱畸形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
一般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随着病情进展,脊柱会出现多种特征性变化,主要包括椎体骨质疏松、椎体方形变、椎间隙狭窄、脊柱竹节样变、脊柱畸形等。具体分析如下:
1、椎体骨质疏松:疾病早期,脊柱椎体易出现骨质疏松情况,表现为椎体骨密度降低,椎体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此时椎体的承重能力会有所下降,可能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患者可能伴随腰背酸痛等不适。
2、椎体方形变:随着炎症持续作用,椎体前缘上下角的正常形态会逐渐改变,原本的凹陷消失,椎体呈现出方形外观,即椎体方形变。这种变化会破坏椎体正常的生理结构,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加重脊柱功能异常。
3、椎间隙狭窄:炎症会累及脊柱的椎间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钙化、椎间盘退变,进而使椎间隙的宽度逐渐变窄。椎间隙狭窄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不仅会引发疼痛,还会严重影响脊柱的活动范围。
4、脊柱竹节样变:病情发展到后期,椎体之间的韧带、纤维组织会发生广泛钙化、骨化,使相邻椎体相互融合,从影像学上看,脊柱如同竹节一般,即脊柱竹节样变。这种变化会使脊柱失去正常的活动功能,变得僵硬固定。
5、脊柱畸形:由于脊柱各部位病变程度不同,以及长期的疼痛导致患者姿势异常,脊柱会逐渐出现畸形,常见的有脊柱后凸畸形、侧凸畸形等。脊柱畸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会压迫胸腔、腹腔内的器官。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适当进行脊柱伸展运动,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维持脊柱功能。同时,需遵医嘱规律治疗,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脊柱进一步损伤。
参考资料:
[1]赵朵.“折刀人”形成的“元凶”——强直性脊柱炎[J].人人健康,2025,(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