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

大便常规能查出什么问题导致腹泻

2025-09-11来源:彩牛养生   

导读一般情况下,大便常规能查出肠道细菌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等问题导致的腹泻。此外,大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时,若腹泻持续存在,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排查病因;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

  一般情况下,大便常规能查出肠道细菌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等问题导致的腹泻。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细菌感染

  大便常规中若检测出白细胞、脓细胞增多,或通过粪便涂片、培养发现致病性细菌,多提示肠道细菌感染。这类细菌会破坏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分泌物增多,进而出现腹泻,常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

  2、肠道寄生虫感染

  大便常规涂片或集卵检查若发现寄生虫卵、原虫,可判断为肠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时,会损伤肠道黏膜、掠夺营养,或分泌毒素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便血等表现。

  3、肠道真菌感染

  大便常规若检测出真菌孢子或菌丝,提示肠道真菌感染。真菌过度繁殖会侵犯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影响肠道正常吸收与蠕动功能,导致腹泻,常见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腹泻多表现为水样便或黏液便。

  4、消化道出血

  大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或直接观察到大便呈黑色、柏油样、带鲜血,可判断存在消化道出血。出血会刺激肠道,加快肠道蠕动,同时血液本身也可能改变肠道内环境,引发腹泻,需进一步排查出血部位。

  5、消化不良

  大便常规若发现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提示消化不良。当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无法充分分解吸收,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未消化食物刺激肠道黏膜,引发腹泻,多伴随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

  此外,大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时,若腹泻持续存在,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排查病因;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同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促进身体恢复。

参考资料:

[1]陈宗斌. 大便常规检验对季节性腹泻的检验分析[J]. 健康必读,2020(36):198.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