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费问医生
当前位置: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2025-09-19来源:彩牛养生   

导读一般情况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其症状有行性乏力与头晕、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与发热、活动后心悸气短、皮肤毛发指甲异常等。若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加重,需及时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早期规范治疗,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般情况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其症状有行性乏力与头晕、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与发热、活动后心悸气短、皮肤毛发指甲异常等。具体分析如下:

  

  1、进行性乏力与头晕:因红细胞生成不足致重度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骨骼肌等缺氧。患者表现为日常活动即感乏力,伴持续性头晕、耳鸣,卧位起身时易出现体位性黑矇,休息后缓解不明显,随贫血加重症状逐渐加剧。

  2、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生成减少致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多为自发性或轻微外伤诱发。常见皮肤散在瘀点、瘀斑,牙龈反复出血,鼻出血,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量骤增,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3、反复感染与发热:白细胞缺乏致免疫屏障受损,易继发细菌、病毒感染。感染以呼吸道较常见,其次为口腔、肛周,发热多为中高热,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易复发,严重时可进展为败血症。

  4、活动后心悸气短:贫血使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以维持器官供血,患者静息时可能无症状,稍活动,如爬楼梯、快走即出现心悸,严重时伴胸闷、气短,长期可引发贫血性心脏病,出现心率失常或心界扩大。

  5、皮肤毛发指甲异常:长期贫血致皮肤、毛发、指甲营养匮乏,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断落,指甲变薄、变脆,部分患者出现反甲。

  若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加重,需及时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如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造血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参考资料: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 [M]. 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58-562.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2 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 43 (12): 975-980.

相关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