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贫血骨髓象表现有哪些
导读一般情况下,增生性贫血的骨髓象表现具有典型特征,主要包括骨髓增生程度活跃、红系细胞明显增生、粒红比例降低、红系细胞形态异常、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正常或增多等。临床中需结合骨髓象表现与外周血检查、病史等综合判断增生性贫血的具体类型。...
一般情况下,增生性贫血的骨髓象表现具有典型特征,主要包括骨髓增生程度活跃、红系细胞明显增生、粒红比例降低、红系细胞形态异常、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正常或增多等。具体分析如下:
1、骨髓增生程度活跃:骨髓穿刺检查可见骨髓组织增生明显活跃,造血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与红细胞生成相关的细胞群,这是机体为弥补外周血红细胞减少,通过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进行代偿的表现,。
2、红系细胞明显增生:红系原始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数量均有增加,其中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细胞排列密集,反映骨髓正在加速生成红细胞。
3、粒红比例降低: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粒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约为2-4:1,增生性贫血时因红系细胞大量增生,粒细胞数量相对稳定或轻度减少,导致粒红比例明显降低。
4、红系细胞形态异常:不同类型的增生性贫血会伴随特定的红系细胞形态改变,如缺铁性贫血时,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体积偏小,胞浆量少且染色偏蓝,细胞核染色质致密。
5、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正常或增多: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通常处于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因机体代偿机制,巨核细胞数量可能轻度增多,血小板生成不受明显影响,数量正常或略有增加,与红系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鲜明对比。
临床中需结合骨髓象表现与外周血检查、病史等综合判断增生性贫血的具体类型,明确病因后再开展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骨髓象与血常规,监测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
[1]徐蔼复,王雪野,陈林.增生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