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白血病是如何区分的
导读一般情况下,急慢性白血病可通过发病速度、症状表现、骨髓象特点、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区分。此外,急慢性白血病还可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及分类、染色体检查等进一步明确区分。临床诊断时,需结合多方面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一般情况下,急慢性白血病可通过发病速度、症状表现、骨髓象特点、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区分。具体分析如下:
1、发病速度
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骤,病程进展快,患者多在数天至数月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短时间内病情可能快速加重;慢性白血病发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通过体检偶然发现,病情可迁延数年。
2、症状表现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高热、贫血、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伴随肝脾淋巴结肿大;慢性白血病患者早期症状轻微,可能仅表现为乏力、低热、体重轻微下降,后期逐渐出现脾肿大、血常规异常等,症状加重速度远慢于急性白血病。
3、骨髓象特点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中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比例极高,通常超过30%,正常造血功能严重受抑;慢性白血病骨髓象以成熟阶段的白细胞为主,原始细胞比例较低,造血功能受抑程度较轻,病程早期仍能维持一定的正常造血功能。
4、治疗方式
急性白血病治疗以化疗为主,常需采用高强度化疗方案快速杀灭异常细胞,部分患者后续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白血病治疗相对温和,早期可定期观察,必要时使用靶向药物或温和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较少。
5、预后情况
急性白血病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短,多数患者需积极治疗才能控制病情,部分类型经规范治疗后可长期缓解;慢性白血病患者早期预后较好,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带瘤生存,但若病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预后会明显变差,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此外,急慢性白血病还可通过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及分类、染色体检查等进一步明确区分。临床诊断时,需结合多方面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徐芝龙,梅思静. 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检验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