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抽血鼓包怎么回事
导读静脉抽血鼓包,可能是穿刺操作不当、按压方式错误、局部血肿、静脉炎、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的,可通过正确按压、局部处理、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若鼓包持续增大或伴剧烈疼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抽血时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穿透血管壁。 ...
静脉抽血鼓包,可能是穿刺操作不当、按压方式错误、局部血肿、静脉炎、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的,可通过正确按压、局部处理、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若鼓包持续增大或伴剧烈疼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

1、穿刺操作不当:抽血时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穿透血管壁,血液流入皮下组织,导致局部鼓包,鼓包处可能伴轻微胀痛。建议抽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签沿血管走向按压穿刺点及周围,保持按压5-10分钟,避免揉搓。
2、按压方式错误:抽血后按压力度不足、按压时间过短或按压时频繁移位,导致血液从穿刺点渗出,形成鼓包,部分人鼓包处皮肤颜色变深。建议采用指腹垂直按压,确保穿刺点完全覆盖,按压期间保持手臂伸直,避免活动。
3、局部血肿:抽血后血管损伤处止血不彻底,血液持续积聚在皮下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鼓包、胀痛,皮肤可能呈青紫或紫红色。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钠乳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药物改善症状。
4、静脉炎:抽血时导管刺激或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引发静脉炎症,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出现鼓包,伴血管走向的红肿、疼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注射液、多潘立酮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5、凝血功能异常:体内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导致抽血后血液难以凝固,易形成皮下出血鼓包,可能伴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药物改善症状。
日常护理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鼓包初期可冷敷减少出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避免挤压鼓包处,穿宽松衣物减少局部摩擦。
参考资料:
[1]王晓娣.静脉抽血有讲究,你知道吗[J].人人健康,2025,(24):128.DOI:10.20252/j.cnki.rrjk.2025.24.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