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毒物有哪些
导读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毒物,一般可包括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有机磷农药、砷及其化合物、甲醛等。常见于油漆、胶水、染料中,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这类物质会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抑制细胞增殖,长期接触易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见的毒物,一般可包括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有机磷农药、砷及其化合物、甲醛等。具体分析如下:

1、苯及其衍生物:常见于油漆、胶水、染料中,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这类物质会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抑制细胞增殖,长期接触易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2、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抗生素,现临床应用减少。其可直接损害骨髓造血组织,影响血细胞生成,部分人群使用后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造血抑制,进而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3、有机磷农药:多用于农业杀虫,可经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这类毒物会干扰骨髓正常造血过程,破坏造血微环境,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严重时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4、砷及其化合物:存在于矿石、农药、化妆品中。砷会蓄积在骨髓内,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抑制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长期接触易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5、甲醛:常见于装修材料、家具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甲醛具有强刺激性,会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影响血细胞成熟与释放,长期高浓度接触可能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风险。
日常需避免长期接触上述毒物,从事相关行业者需做好防护;若出现乏力、出血、感染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脱离毒物接触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与骨髓功能。
参考资料:
[1]宋冬青,郑元元,谢蒙,等.学龄前儿童VA缺乏与缺铁性贫血关系[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5,53(04):684-686+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