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金门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具有疏导水湿、补阳益气等功效。操作时可选择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操作金门穴时需严格掌握针刺深度。...
金门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具有疏导水湿、补阳益气等功效。
操作时可选择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操作金门穴时需严格掌握针刺深度。
金门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取穴时,患者可取坐位或俯卧位,将脚趾向上翘起,可见外踝下方一骨头凸起,在骰骨外侧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金门穴。
金门穴具有疏导水湿、补阳益气、通经活络、镇静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腰痛、腰膝痛、外踝痛、足底痛等疼痛病症,以及癫狂、小儿惊风、失眠不寐等神志疾患,还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下肢痿痹、膝关节炎等症状。
1、针刺疗法:采用直刺法,针体与皮肤呈90°角进针,深度0.3-0.5寸,局部酸胀感可向足背放散,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避免损伤足底血管神经。
2、艾灸疗法:使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3-5厘米,每次灸5-10分钟,或使用艾炷灸3-5壮,以局部温热感为宜,适用于寒湿痹痛或阳气不足者。
3、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按压金门穴,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2-3次,力度适中以局部酸胀为度,可缓解头痛、腰痛及调理头晕目眩等症状。
操作金门穴时需严格掌握针刺深度与角度,避免直刺过深损伤足底动脉弓或跖底神经;艾灸时需控制温度与时间,防止皮肤灼伤;孕妇慎用针刺与艾灸,以免影响胎儿;按摩时力度需均匀柔和,避免暴力按压导致软组织损伤;若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