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申脉穴位于足外侧,具有清热安神、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祛除外邪的功效。申脉穴配后溪、前谷,可主治癫狂。按摩用力要均匀、柔和。...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具有清热安神、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祛除外邪的功效。申脉穴配后溪、前谷,可主治癫狂。按摩用力要均匀、柔和。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外踝中央下端1厘米凹处。取穴时,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正坐垂足着地,使足背自然放松,先找到外踝尖,然后在外踝尖的正下方,沿着外踝下缘向跟骨方向寻找,直到找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此即为申脉穴。
申脉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清热安神、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祛除外邪的功效。可治疗失眠、癫痫、神志病等,缓解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等症状,还能改善脚踝疾患,如外踝扭伤导致的肿痛,以及泌尿系统疾患,如小便不利、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频尿急等,对亚健康状态如头痛、头发懵、记忆力减退等也有一定疗效。
配后溪、前谷:申脉穴配后溪、前谷,可主治癫狂。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于督脉,前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三穴配伍,能调节神志,对癫狂等神志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配阳陵泉、足三里:申脉穴配阳陵泉、足三里,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治疗下肢痿痹。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与申脉穴配伍,可增强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配百会、肝俞:申脉穴配百会、肝俞,可缓解治疗眩晕。百会穴位于头顶,为诸阳之会,能提神醒脑、升阳固脱;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能疏肝理气、养血明目,与申脉穴配伍,可调节头部气血运行,缓解眩晕。
配金门、足三里:申脉穴配金门、足三里,主治头痛目眩。金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能疏风止痛,足三里能调和气血,与申脉穴配伍,可增强清利头目、止痛的效果。
刺激申脉穴时,按摩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防止皮肤损伤;针刺和艾灸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操作;孕妇应避免刺激申脉穴;如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不宜进行刺激;刺激穴位后,身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需做好保暖,盖好被子,适当休息,及时穿好衣服,避免直接吹冷风,以免受凉生病;若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