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为什么会出现走路不稳
导读一般情况下,骨折后出现走路不稳可能是肌肉萎缩、平衡功能减退、骨折愈合不良、关节粘连、神经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日常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一般情况下,骨折后出现走路不稳可能是肌肉萎缩、平衡功能减退、骨折愈合不良、关节粘连、神经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萎缩: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缺乏活动,肌肉因废用而萎缩,力量减弱,导致走路时支撑不稳,伴肢体变细、乏力。在医生允许下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运动量,也可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恢复力量,无需药物治疗。
2、平衡功能减退:骨折后长期卧床,身体平衡系统得不到锻炼,平衡能力下降,走路时难以维持稳定,伴步态摇晃,起身活动初期明显。先在床边进行站立练习,逐渐过渡到扶墙行走,借助平衡垫等工具进行平衡训练,循序渐进提升平衡能力,适应后走路不稳会逐渐改善。
3、骨折愈合不良:骨折对位对线不佳或愈合缓慢,导致肢体长度不等或受力异常,走路时重心偏移,出现不稳,伴局部疼痛、肿胀。需定期复查X线,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愈合不良时可遵医嘱使用骨肽片、接骨七厘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促进骨折愈合,严重畸形愈合者需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矫正骨折位置,恢复肢体正常力线。
4、关节粘连:骨折后关节长期固定,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粘连,活动受限,走路时关节活动不灵活,导致步态不稳,伴关节僵硬、活动疼痛。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松动训练,配合热敷、理疗促进粘连松解,必要时行关节粘连松解术,改善关节活动度。
5、神经损伤:骨折时损伤周围神经,导致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引发走路不稳,伴肢体麻木、刺痛,神经损伤越重症状越明显。神经断裂时需行神经吻合术,重建神经连续性,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日常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饮食中增加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促进骨骼和肌肉修复。走路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减少摔倒风险,待功能恢复后再逐渐脱离辅助。
参考资料:
[1]邵芳.骨折的原因、症状和预防[J].人人健康,2024,(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