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为什么要做影像学检查
导读一般情况下,眩晕患者要做影像学检查的原因主要有排查脑血管异常、明确颈椎结构问题、诊断颅内炎症、识别脑部占位性病变、判断内耳相关骨性异常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突然剧烈转头。...
一般情况下,眩晕患者要做影像学检查的原因主要有排查脑血管异常、明确颈椎结构问题、诊断颅内炎症、识别脑部占位性病变、判断内耳相关骨性异常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排查脑血管异常
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等脑血管异常可能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前庭系统缺血,引发眩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状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2、明确颈椎结构问题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压迫椎动脉或神经根,影响脑部供血,引发眩晕。影像学检查能清晰呈现颈椎结构异常。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进行颈椎牵引训练。
3、诊断颅内炎症
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颅内炎症,会损伤前庭中枢或相关神经,导致眩晕。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判断炎症范围和程度。
4、识别脑部占位性病变
脑部的脑膜瘤、听神经瘤等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能压迫前庭神经或脑组织,引发眩晕。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和大小。
5、判断内耳相关骨性异常
内耳的骨性结构异常,如耳硬化症,可能影响内耳功能,导致眩晕。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骨性异常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突然剧烈转头,防止眩晕加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如慢走、瑜伽等;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听力损失和(或)眩晕患者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共识(2022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7):2074-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