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的危害
2024-07-08 331次浏览
我自己的智齿最近发炎了,很痛,想要拔智齿,但是我朋友说别拔了。想问医生,拔智齿的危害有哪些呢?
拔智齿,即第三磨牙的拔除,通常在出现疼痛、感染、拥挤或其他口腔问题时进行。虽然拔智齿是常见的口腔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
1.短期不适:术后可能会有轻度的疼痛、肿胀、出血和口腔异味。医生通常会建议冰敷和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
2.感染:手术部位可能感染,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并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3.干槽症:牙槽骨内的血凝块过早脱落,导致伤口暴露,延迟愈合,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4.神经损伤:智齿靠近下颌神经,拔牙可能影响到邻近神经,造成短暂或永久性的麻木感,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5.口腔疾病恶化:如果智齿未完全拔除或伤口愈合不良,可能导致口腔疾病如颌骨炎的发生。
6.全身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低烧、乏力等,通常在几天内会自行消退。
7.麻醉后并发症:局部麻醉可能引起暂时性的口腔内部软组织损伤或过敏反应。
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应立即联系医生。
2024-07-08 11:28
-
问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是
答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其主要传染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手足口病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在体内有大量病毒的产生。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特别是粪便中病毒的排出时间长达4-8周,且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因此,病毒经飞沫、直接接触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给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由于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人群密集,所以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
2.隐性感染者:这部分人群即使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内也同样携带病毒,特别是咽部与粪便中可以检测出病毒,且在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即具有传染性。因此,他们同样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染源。
为有效预防感染手足口病,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若疑似感染手足口病,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2024-12-03
-
问手足口病传染源主要是什么
答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显性患者、隐性感染者、体液和分泌物、污染物品、环境。具体分析如下:
1、显性患者
显性患者即已出现发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典型症状的儿童。病毒存在于其粪便、鼻咽分泌物、唾液及疱疹液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隐性感染者
部分儿童感染病毒后无症状,但咽部及粪便中仍可检出病毒,持续排毒时间可达数周,成为传染源。
3、体液和分泌物
患者的唾液、鼻涕、泪液、汗液、尿液、粪便等体液中含有病毒,尤其是粪便中的排毒时间最长可达3-5周。
4、污染物品
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毛巾等物品,若被患者的体液或粪便污染,也会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5、环境
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由于儿童间接触频繁,病毒容易通过共享物品传播。
在生活中,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若孩子出现发热、皮疹、拒食等表现,立即就医并居家隔离,避免返校。
2025-05-26
-
问属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的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包括两大类: 1.手足口病患者:这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患者体内含有大量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其中,粪便中病毒的排出时间可达4-8周,尤其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因此,患者感染后应居家隔离,避免外出,以防病毒传播。 2.隐性感染者:这部分人群虽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内已经感染了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他们可能在发病前或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粪便或呼吸道等途径排出病毒,从而成为传染源。 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
2024-06-26
-
问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
答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具体来说: 1.在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鼻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其中粪便中病毒的排毒时间较长,可达4-8周,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散发期间,隐性感染者成为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即感染病毒后没有临床发病,但能通过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 此外,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及时接种疫苗。
2024-07-13
-
问属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的是什么
答属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的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中,儿童为带菌者,发病前几天可在感染者咽部和粪便中检出病毒,一般发病后一周内感染能力最强。感染手足口病后,患者需居家隔离避免外出,避免交叉感染。
2022-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