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具有清热通络、理气散结等功效。配天窗穴、扶突穴,可清咽消肿、理气散结。按摩要注意力度适中。...
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具有清热通络、理气散结等功效。
配天窗穴、扶突穴,可清咽消肿、理气散结。按摩要注意力度适中。
臑会穴位于臂后区,肩峰角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取穴时,患者取坐位,先找到肩峰角,从肩峰角向下量4指宽,在三角肌的后下缘与肱骨相结合的部位即为臑会穴;也可将前臂旋前,于肩头后侧肩髎穴直下3寸,下与天井相直处取穴。
臑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清热通络、理气散结、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肩臂痛、上肢麻痹、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等病症,对颈项、肩臂疾患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配肩俞穴、肩贞穴:肩俞穴和肩贞穴均位于肩部,与臑会穴配伍,可增强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的作用,能有效治疗肩周炎,改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配肘髎穴、外关穴:肘髎穴可疏经利节,外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之功。三者配伍,对于肘臂挛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缓解肘臂部位的疼痛、拘挛等不适。
配天窗穴、扶突穴:天窗穴能清热利咽、聪耳通窍,扶突穴可清咽消肿、理气散结。与臑会穴相配,有散结通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可调节局部气血运行,消散肿块。
配天宗穴、肩髎穴:天宗穴和肩髎穴都能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与臑会穴配伍,可加强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肩周炎引起的肩胛痛,缓解肩胛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配肩髃穴、臂臑穴:肩髃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有疏经利节的作用,臂臑穴能清热明目、通经活络。与臑会穴相配,可行气通经活络,主治肩臂痛,改善肩臂部位的气血流通,减轻疼痛。
配天突穴、水突穴:天突穴可宣通肺气、消痰止咳,水突穴能清咽利喉、理气散结。与臑会穴配伍,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甲状腺肿,促进甲状腺部位的血液循环,消散肿块。
在进行臑会穴的操作时,按摩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暴力操作导致皮肤损伤;针刺需由专业医生进行,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艾灸时要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同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艾烟过多。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溃疡等部位不宜进行针灸、艾灸等操作。